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同光体,以及同光体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什么是同光体?
- 同光体的诗风特征
- 同光体的各大派别
- 同光体名词解释
- 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 11344是什么意思
Q1:什么是同光体?
晚清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因清后期同治、光绪年号而得名。这一诗体盛行于同治之后,与清前期诗坛主神韵、重性灵者大有不同。清诗有宗唐宗宋两大流派,宗宋诗人有查慎行、翁方纲等,为宋诗运动开了先声。道光年间,大学士祁隽藻与侍郎程春海倡导学杜、韩,身为重臣的曾国藩更号召学黄山谷,以纠诗坛甜熟浅滑之弊。一时才俊之士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纷纷响应,蔚然成风,时称宋诗运动。直到同光体出现,宋诗运动才有了重镇。何绍基是同光体的初创人物,而同光体的代表人物是陈三立与郑孝胥。陈三立是“同光体”诗人中成就最为杰出者。
Q2:同光体的诗风特征
同光体主要学宋的诗风,所以能在清末泛滥起来,原因是清代神韵、性灵、格调等诗派。到道光以后,已经极敝。“夫口餍梁肉,则苦笋生味;耳□筝笛,斯芦吹亦韵”(金天翮《答樊山老人论诗书》)。所以同光体易于转移人们的耳目。而这一派诗人的自我标榜与广泛宣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关键人物是陈衍。他在清亡后发表《石遗室诗话》,选《近代诗钞》,更有不少朋友和学生奔走其门,同光体因此风靡一时。其乡人林庚白早年学同光体,后来终于摆脱。他深有感慨地说:“民国诗滥觞所谓‘同光体’,变本加厉,自清之达官遗老扇其风,民国之为诗者资以标榜,展转相沿,父诏其子,师勖其弟,莫不以清末老辈为目虾,而自为其水母。门户既然,于是此百数十人之私言,浅者盗以为一国之公言,负之而趋。其尤不肖者,且沾沾自喜,以为得古人之真,其实不惟不善学古人,其视清之江□、郑珍、范当世、郑孝胥、陈三立,虽囿于古人之樊篱,犹能屹然自成一家之诗,盖又下焉。”(《今诗选自序》)这是同光体诗人的反戈一击。
Q3:同光体的各大派别
同光体诗,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三派都学宋,而宗尚也有不同。闽派陈衍主张诗有开元、元和、元祐“三元”之说,谓“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石遗室诗话》),重点在宋,他自己学杨万里;郑孝胥学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陈与义、姜夔;陈宝琛学王安石;沈瑜庆学苏轼;后一辈林旭学陈师道;李宣龚等则又是“直效海藏(郑孝胥),未必效海藏之所自出也”(《石遗室诗话》)。赣派代表陈三立,学韩愈、黄庭坚,直接继承宋代江西派,后继者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或出入于梅尧臣、陈师道诸家。浙派代表沈曾植、袁昶,都是学谢灵运、韩愈、孟郊、黄庭坚的,沈氏提出诗有元嘉、元和、元祐“三元”之说。这派上承清中叶秀水派的钱载,影响不大。沈氏诗弟子金蓉镜,具体而微。
另外,范当世学黄庭坚,陈曾寿学韩愈、李商隐、黄庭坚,俞明震学陈与义。不属于以上三支,而一般也认为是“同光体”的诗人。
“同光体”诗人的诗,早期还有些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外国侵略的较好内容,而较多的则是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清亡以后,他们大都表现出复辟思想。
Q4:同光体名词解释
清同治_光绪年间的诗歌流派。其作品刻意模仿宋诗的江西派。代表作家有陈三立_陈衍等。
同光体,是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九年(1883)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宣称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等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
郑孝胥、陈衍最早提出“同光体”的说法,亦有说法称同光体发源于姚鼐。
总体来看,“同光体”的一些开派作者普遍年轻,在同治末年(1874),沈曾植才24岁、陈三立21岁、陈衍19岁、郑孝胥14岁,都尚未成名,诗亦尚未能自成一体,所以当时的“同光体”之称,并非完全确切。保存在他们诗集里的作品,往往是光绪中期以后所写,他们此时的“同光体”诗作才成熟起来。
Q5: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下面是我整理的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览。
桐城派:
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国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铁崖体:
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唐宋派:
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同光体:
实为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这派诗人的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
汉魏六朝诗派:
道光、咸丰之际,湘人王贻运独树一帜,其论诗首尊“八代”,明言复古,其诗作亦刻意模仿。邓辅纶、高心夔为该派的两位主要作者。史称这一诗派为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当时此派诗名甚盛,但后之论者一致指认其“墨守古法”,甚至讥其为“假古董”,故在邓、高二位谢世之后,此派即告衰微。
Q6:11344是什么意思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同光体
a)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
b)代表人物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c hǎn g]
c)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诗学理论专著是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2、南社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层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是其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成立的宗旨在于反抗满清,“反对北庭”。
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a)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b)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
c)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提倡“布衣之诗”。
d)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反对宗派,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
3、湘乡派
a)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主要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的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
裕钊,他们以中兴桐城派为己任,以曾国藩为湘乡人而得名。
b)湘乡派的文学主张:
1)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变”,明确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的主张。
2)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3)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等人更强调从理出情。
曾国藩的“文章学”主张:
1)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
2)在梅曾亮泛泛而言文章要“随时而变”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3)又在姚莹所鼓吹的为学所谓“义理、经理、文章、多闻”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必须在“桐城”所规范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增加“经济之学”。4)在文学创作上,强调“情”,更强调从理出情。
4、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文学的一种标准,最早由严复提出,出自《天演论·译例》
“信”是指为读者准确传达原作的内容
“达”是指尽量运用他们所习见的表达方式
“雅”是指通过艺术再现来加强原作风格以吸引读者。
试题答案:
信,即译文要忠实可靠,内容上不脱离原著,译笔要能传达原著精神。
达,即畅达,译者要能弥补原著的语言和中国语言之间的差距,既能保持原著风貌,而又与中国通行的语体相去不远。
雅,既译著语言要渊雅,既要简明概括,又要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
5、宋诗运动
a)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这一诗派发端者是程恩泽,代表诗人
有何绍基、郑珍、莫有之、江缇、金和。
b)这一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宗唐,反对复古。
c)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反对摹[mó]古。
论述题:宋诗运动的理论主张和历史影响
理论主张:
a)这一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唐宗,开始时颇有一股要革新诗风的锐
气。
b)“宋诗运动”非常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诗歌要写出“真我”,诗要表现出自己的襟抱、
性情,才能自成面目,自成一家。
c)如何才能做到作诗显露心声,立诚不欺呢?他们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
养功力说,将诗文创作与为人品行联系起来,强调学诗先学为人。
d)在学古与革新的关系上,“宋诗运动”也有很好的见解,认为学古要立足于创造,如果学古
而事事仿古,食古不化,则必然无所成就,也没有所谓的革新。
e)他们的诗学观,受政治地位和理学思想所制约。一方面强调自性情出,同时又说“性情
又自自学问出”,很明显他们的诗学是建立在“温柔敦厚”诗教的基础上的,在强调“立诚”、“真我”“不俗”的同时,又非常强调诗必须恪守政教法规,不能又“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cī]贬语”。
历史影响:
a)在创作上,这一派诗人的诗作也多具有反映社会内容狭窄。
b)在形式上刻意模仿宋诗,生涩奥衍。
c)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诗作也同中有异。写出了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体谅劳动人民疾苦、
揭露他所处时代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的作品。
6、文界革命
a)文界革命是19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1896年以后,梁启超在《时务报》及《新民丛报》斥责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时文,要求
解放文体,创造平易畅达的“新文体”,提倡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强调翻译和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c)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倡“文界革命”的口号。
d)文界革命的主将是梁启超,他所提出的理论主张和开创的“新文体”代表了文界革命的基
本倾向和主要成就。
7、诗界革命
a)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
b)强调改革后的新诗要又“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
c)康有为、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蒋智由、黄遵宪等创作了不少熔铸新思想,具有新
意境的诗篇。
8、小说革命
a)由梁启超于1902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是近代文学革新运动中一个重
要方面。
b)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c)强化小说的社会性、重要性、政治性,小说应该直接为资产阶级政治革新服务,小说创
作要为“改良社会,开通民智”服务,对小说的理论原理也有所探索和阐发。
9、新派诗
新派诗是在夏曾佑、谭嗣同等人的“新学之诗”遭到失败之后,在资产阶级“诗界革命”的理论指引下,才逐渐走上正途。这种新派诗在下列三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a)在诗歌的内容方面,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以诗记述时事、人物,评说国政,吟咏历
史,描摹中外山川景物、民俗风情等,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增强了时代气息。b)在诗歌形式方面,一部分新派诗冲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束缚,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推动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新诗过渡,有一些新派诗可以说初步具备了现代诗的雏形。
c)在诗歌语言方面,新派诗作者主张以新事物、新名词入诗,不避方言俗谚,这种主张也
造成新派诗在文字方面的通俗化趋势。
9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a)这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为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提出的从整体上改革文体的理论。
b)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变革,强调诗文的口语化,提倡通俗文体,指出文学要为社会政治
服务,主张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c)同时进行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四大文体的改革,先后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
命”、“小说界革命”和“戏曲改良”繁荣戏曲创作的新局面,对促进中国近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都由积极的意义。
10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a)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述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端,而于时政,
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因此称这类小说为“谴责小说”。
b)谴责小说数量很多,其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以写官场最为普遍,也
最为出色。其中,李嘉宝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影响最大,通常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1新学思想
a)新学思想是指19世纪末期出现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社会学说的文化思潮。
b)“新学”的倡导者们,视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旧学,并加以批判,以达到维新救国的目的。
一时资产阶级的各种观点、学说,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卢梭的天赋人权论等都一齐涌进中国的思想界,生存竞争,弱肉强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观念大量出现于报刊和人们的论说中,新学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
c)新学思潮盛行起来之后,给中国的思想界带来了新的变化。
10、狭邪小说
a)鸦片战争前后流行的以表现城市娼妓生活为主的小说类型,其代表作是《风月梦》。
b)这类小说写的是以上海为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的狭邪生活,在客观上对殖民地花的
畸形城市社会面貌由暴露作用。
c)作者大多是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落拓文人,他们以个人的升官发财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
哀愁来看待社会,不满自己的坎坷际遇,而又羡慕地主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有的海拔淫逸腐朽生活作为理想来歌颂,因而这类小说大多数对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墨客、商贾纨绔玩弄伶人妓女的糜烂生活抱羡慕的态度,借以发泄官场失意的落拓情思。
11、文明戏
a)文明戏又称文明新戏、新剧,是指有别于我国传统戏曲的早期话剧。
b)作为话剧因素的说白、对话,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早已存在,但真正的新式话剧却是产生
在近代社会巨大变革的年代,这与近代戏剧革新以及冲击封闭的文化心理和吸收外来新剧中的影响相互联系。
c)受日本新剧的启发,李叔同等人创立了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等话剧团体进行编剧、
演出与研究,开创了中国戏剧史的新时代。
12、侠义公案小说
a)侠义公案小说在鸦片战争前后颇为盛行,而且一直延续到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作品
数量众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侠五义》。
b)一是侧重写清官的忠君思想,二是增加一群效命清官,为朝廷尽忠,甘当鹰犬奴才的所
谓侠义人物。书中还充斥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
13、近代白话文运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适应政治宣传需要,在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改
革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白话为维新之本,并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b)代表人物及主要报刊又裘廷粱的《无锡白话报》、林白水的《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
报》、陈独秀的《安徽白话报》,还有《宁波白话报》、《苏州白话报》、《伊犁白话报》等。
简答题
1、西方文化的撞击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近代文学特点的形成?
答:近代西方文化思想涌进中国,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变革,主要表现在:
1)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
2)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
3)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2、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和戏曲名家汪笑侬一起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他们对戏曲的
贡献是什么?
答:1)鼓吹利用戏曲“灌输文明思想”,“唤醒国民精神”,努力强化戏剧的社会功能。
2)对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论述和探索,阐述了戏曲的舞台性和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
3)在题材问题上,大力提倡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主张编演历史题材,通过歌颂我国历史民族英雄或编演欧洲近代历史题材,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的思想教育。
3、近代散文创作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答:1)思想倾向上,散文作家深重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使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
2)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新的散文体式出现后,很快便达到极高的成就。
3)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散文朝着白话化、通俗化、口语化方向发展。
4)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展现出时代情感的特有的力度和亮色。
4、简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主要思想倾向。(17年7月)
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趼人的处女作,他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现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救亡思想,该小说的思想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
1)反帝爱国思想。
2)暴露晚清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
3)揭露社会道德的败坏和堕落。
5、“多样性”是近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说明其表现。
答: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题材上:1)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涉及到外国的历史、现实、自然科学以及异国风光、风俗人情等,如外国游记、外国人物传记、书法海外观感的诗作、反映外国历史和现实变革的史诗(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等。也有国内题材,国内的各次重大历史事件、各种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形象,都成为近代文学的描写对象。
2)从内容范围来说,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体裁上:在传统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体裁,如新派诗、白话诗、译诗;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地方剧、话剧等。
6、秋瑾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东渡日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创作的思想和
艺术上有什么不同?
答:秋瑾的诗歌创作可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划分前后两个时期,思想上表现出较明显的不同。
前期:尤其是1903年入京以前的作品,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但在这些作品里,也可以看到她冲破礼教藩篱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
后期:作品中洋溢着的是忧国忧时的感概,振聋发聩的呼喊,推翻清王朝的誓言。鲜明地反映出一个女革命家的英雄形象。秋瑾的诗歌,在艺术上,前期多抑郁感伤,婉丽缠绵,柔中显出英气;后期刚健遒劲,慷慨豪放,表现出革命诗人的钢筋铁骨。
7、简述《荡寇志》的艺术特色。
答:《荡寇志》并不是一部全靠封建说教的艺术平庸之作,它在艺术上取得较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
1)在艺术结构上,小说故事紧凑,情节动人,结构严密,波澜起伏,前后呼应。梁山反廷和官军灭梁山两条线索交叉发展,布局颇见匠心。
2)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努力得到《水浒传》的妙处,作为正面人物的陈希真的智谋勇略,陈丽卿的勇敢、任性和好强,都透有性格光彩。梁山英雄即使是作者贬低丑化的对象,但并没有脸谱化,而是写的有血有肉。
3)在语言方面,小说仿效《水浒传》的语言风格,精炼流畅,有声有色,较好地完成了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任务。
8、报告文学这种新的散文样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7年1月)
答:辛亥革命前后,一种新的散文体式-报告文学出现于文坛,它的产生主要原因有:1)革命派宣传革命主张,旧有的新闻报导已难以适应革命宣传的要求,需要一种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生动性特点的新散文样式的出现,以便更好地为革命服
务。
2)近代新闻事业的繁荣,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至辛亥革命前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报告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园地。
3)中国古已有之的“史传”文学和记人、记事散文传统,为报告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9、《三侠五义》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答:1)《三侠五义》结构艺术、情节铺陈、语言运用都有浓厚的评话色彩。全书以包公为中心,三侠五义活动在他周围,故事采取单线发展,事件有头有尾,交代清楚,然而又一环紧扣一环,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因而故事情节复杂曲折,且富于变化,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2)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干净利落,状物叙事,简练朴素,有条不絮,娓娓动听,方言土语的运用也很见功力,使作品生色不少。
3)人物的描写也又特色,书中出现的人物相当多,但不论主次,一般都不脸谱化,有自己的性格。
10、资产阶级维新派诗人的“新派诗”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答:1)在诗歌内容方面,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以诗记述时事、人物,评说国政,吟咏历史,描摹中外山川景物、民俗风情等,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增强了时代气息。
2)在诗歌形式方面,一部分新派诗冲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束缚,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推动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新诗过渡,有一些新派诗可以说初步具备了现代诗的雏形。
3)在诗歌语言方面,新派诗作者主张以新事物、新名词入诗,不避方言俗谚,这种主张也造成新派诗在文字方面的通俗化趋势。
11、简述苏曼殊小艾说的审美价值。
答:1)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或写开始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对自己爱情的追求。苏曼殊的主人公,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对新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
2)小说从争取婚姻自由的角度接触到反封建的主题。苏曼殊小说的悲剧基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时代的迷惘、彷徨在小说人物身上的反映。
3)从这个意思上看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虽然它不能给人指出前途出路,但它却提示了悲剧的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的劣根,这是苏曼殊小说悲剧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所在。
12、近代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题材有哪些创造?(16年7月)
¥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同光体
a)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
b)代表人物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c hǎn g]
c)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诗学理论专著是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2、南社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层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是其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成立的宗旨在于反抗满清,“反对北庭”。
关于同光体和同光体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同光体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温度3~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同光体,以及同光体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什么是同光体?
- 同光体的诗风特征
- 同光体的各大派别
- 同光体名词解释
- 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 11344是什么意思
Q1:什么是同光体?
晚清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因清后期同治、光绪年号而得名。这一诗体盛行于同治之后,与清前期诗坛主神韵、重性灵者大有不同。清诗有宗唐宗宋两大流派,宗宋诗人有查慎行、翁方纲等,为宋诗运动开了先声。道光年间,大学士祁隽藻与侍郎程春海倡导学杜、韩,身为重臣的曾国藩更号召学黄山谷,以纠诗坛甜熟浅滑之弊。一时才俊之士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纷纷响应,蔚然成风,时称宋诗运动。直到同光体出现,宋诗运动才有了重镇。何绍基是同光体的初创人物,而同光体的代表人物是陈三立与郑孝胥。陈三立是“同光体”诗人中成就最为杰出者。
Q2:同光体的诗风特征
同光体主要学宋的诗风,所以能在清末泛滥起来,原因是清代神韵、性灵、格调等诗派。到道光以后,已经极敝。“夫口餍梁肉,则苦笋生味;耳□筝笛,斯芦吹亦韵”(金天翮《答樊山老人论诗书》)。所以同光体易于转移人们的耳目。而这一派诗人的自我标榜与广泛宣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关键人物是陈衍。他在清亡后发表《石遗室诗话》,选《近代诗钞》,更有不少朋友和学生奔走其门,同光体因此风靡一时。其乡人林庚白早年学同光体,后来终于摆脱。他深有感慨地说:“民国诗滥觞所谓‘同光体’,变本加厉,自清之达官遗老扇其风,民国之为诗者资以标榜,展转相沿,父诏其子,师勖其弟,莫不以清末老辈为目虾,而自为其水母。门户既然,于是此百数十人之私言,浅者盗以为一国之公言,负之而趋。其尤不肖者,且沾沾自喜,以为得古人之真,其实不惟不善学古人,其视清之江□、郑珍、范当世、郑孝胥、陈三立,虽囿于古人之樊篱,犹能屹然自成一家之诗,盖又下焉。”(《今诗选自序》)这是同光体诗人的反戈一击。
Q3:同光体的各大派别
同光体诗,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三派都学宋,而宗尚也有不同。闽派陈衍主张诗有开元、元和、元祐“三元”之说,谓“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石遗室诗话》),重点在宋,他自己学杨万里;郑孝胥学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陈与义、姜夔;陈宝琛学王安石;沈瑜庆学苏轼;后一辈林旭学陈师道;李宣龚等则又是“直效海藏(郑孝胥),未必效海藏之所自出也”(《石遗室诗话》)。赣派代表陈三立,学韩愈、黄庭坚,直接继承宋代江西派,后继者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或出入于梅尧臣、陈师道诸家。浙派代表沈曾植、袁昶,都是学谢灵运、韩愈、孟郊、黄庭坚的,沈氏提出诗有元嘉、元和、元祐“三元”之说。这派上承清中叶秀水派的钱载,影响不大。沈氏诗弟子金蓉镜,具体而微。
另外,范当世学黄庭坚,陈曾寿学韩愈、李商隐、黄庭坚,俞明震学陈与义。不属于以上三支,而一般也认为是“同光体”的诗人。
“同光体”诗人的诗,早期还有些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外国侵略的较好内容,而较多的则是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清亡以后,他们大都表现出复辟思想。
Q4:同光体名词解释
清同治_光绪年间的诗歌流派。其作品刻意模仿宋诗的江西派。代表作家有陈三立_陈衍等。
同光体,是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九年(1883)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宣称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等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
郑孝胥、陈衍最早提出“同光体”的说法,亦有说法称同光体发源于姚鼐。
总体来看,“同光体”的一些开派作者普遍年轻,在同治末年(1874),沈曾植才24岁、陈三立21岁、陈衍19岁、郑孝胥14岁,都尚未成名,诗亦尚未能自成一体,所以当时的“同光体”之称,并非完全确切。保存在他们诗集里的作品,往往是光绪中期以后所写,他们此时的“同光体”诗作才成熟起来。
Q5: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下面是我整理的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览。
桐城派:
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国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铁崖体:
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唐宋派:
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同光体:
实为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这派诗人的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
汉魏六朝诗派:
道光、咸丰之际,湘人王贻运独树一帜,其论诗首尊“八代”,明言复古,其诗作亦刻意模仿。邓辅纶、高心夔为该派的两位主要作者。史称这一诗派为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当时此派诗名甚盛,但后之论者一致指认其“墨守古法”,甚至讥其为“假古董”,故在邓、高二位谢世之后,此派即告衰微。
Q6:11344是什么意思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同光体
a)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
b)代表人物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c hǎn g]
c)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诗学理论专著是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2、南社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层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是其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成立的宗旨在于反抗满清,“反对北庭”。
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a)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b)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
c)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提倡“布衣之诗”。
d)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反对宗派,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
3、湘乡派
a)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主要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的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
裕钊,他们以中兴桐城派为己任,以曾国藩为湘乡人而得名。
b)湘乡派的文学主张:
1)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变”,明确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的主张。
2)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3)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等人更强调从理出情。
曾国藩的“文章学”主张:
1)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
2)在梅曾亮泛泛而言文章要“随时而变”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3)又在姚莹所鼓吹的为学所谓“义理、经理、文章、多闻”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必须在“桐城”所规范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增加“经济之学”。4)在文学创作上,强调“情”,更强调从理出情。
4、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文学的一种标准,最早由严复提出,出自《天演论·译例》
“信”是指为读者准确传达原作的内容
“达”是指尽量运用他们所习见的表达方式
“雅”是指通过艺术再现来加强原作风格以吸引读者。
试题答案:
信,即译文要忠实可靠,内容上不脱离原著,译笔要能传达原著精神。
达,即畅达,译者要能弥补原著的语言和中国语言之间的差距,既能保持原著风貌,而又与中国通行的语体相去不远。
雅,既译著语言要渊雅,既要简明概括,又要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
5、宋诗运动
a)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这一诗派发端者是程恩泽,代表诗人
有何绍基、郑珍、莫有之、江缇、金和。
b)这一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宗唐,反对复古。
c)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反对摹[mó]古。
论述题:宋诗运动的理论主张和历史影响
理论主张:
a)这一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唐宗,开始时颇有一股要革新诗风的锐
气。
b)“宋诗运动”非常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诗歌要写出“真我”,诗要表现出自己的襟抱、
性情,才能自成面目,自成一家。
c)如何才能做到作诗显露心声,立诚不欺呢?他们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
养功力说,将诗文创作与为人品行联系起来,强调学诗先学为人。
d)在学古与革新的关系上,“宋诗运动”也有很好的见解,认为学古要立足于创造,如果学古
而事事仿古,食古不化,则必然无所成就,也没有所谓的革新。
e)他们的诗学观,受政治地位和理学思想所制约。一方面强调自性情出,同时又说“性情
又自自学问出”,很明显他们的诗学是建立在“温柔敦厚”诗教的基础上的,在强调“立诚”、“真我”“不俗”的同时,又非常强调诗必须恪守政教法规,不能又“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cī]贬语”。
历史影响:
a)在创作上,这一派诗人的诗作也多具有反映社会内容狭窄。
b)在形式上刻意模仿宋诗,生涩奥衍。
c)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诗作也同中有异。写出了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体谅劳动人民疾苦、
揭露他所处时代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的作品。
6、文界革命
a)文界革命是19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1896年以后,梁启超在《时务报》及《新民丛报》斥责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时文,要求
解放文体,创造平易畅达的“新文体”,提倡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强调翻译和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c)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倡“文界革命”的口号。
d)文界革命的主将是梁启超,他所提出的理论主张和开创的“新文体”代表了文界革命的基
本倾向和主要成就。
7、诗界革命
a)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
b)强调改革后的新诗要又“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
c)康有为、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蒋智由、黄遵宪等创作了不少熔铸新思想,具有新
意境的诗篇。
8、小说革命
a)由梁启超于1902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是近代文学革新运动中一个重
要方面。
b)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c)强化小说的社会性、重要性、政治性,小说应该直接为资产阶级政治革新服务,小说创
作要为“改良社会,开通民智”服务,对小说的理论原理也有所探索和阐发。
9、新派诗
新派诗是在夏曾佑、谭嗣同等人的“新学之诗”遭到失败之后,在资产阶级“诗界革命”的理论指引下,才逐渐走上正途。这种新派诗在下列三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a)在诗歌的内容方面,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以诗记述时事、人物,评说国政,吟咏历
史,描摹中外山川景物、民俗风情等,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增强了时代气息。b)在诗歌形式方面,一部分新派诗冲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束缚,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推动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新诗过渡,有一些新派诗可以说初步具备了现代诗的雏形。
c)在诗歌语言方面,新派诗作者主张以新事物、新名词入诗,不避方言俗谚,这种主张也
造成新派诗在文字方面的通俗化趋势。
9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a)这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为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提出的从整体上改革文体的理论。
b)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变革,强调诗文的口语化,提倡通俗文体,指出文学要为社会政治
服务,主张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c)同时进行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四大文体的改革,先后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
命”、“小说界革命”和“戏曲改良”繁荣戏曲创作的新局面,对促进中国近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都由积极的意义。
10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a)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述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端,而于时政,
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因此称这类小说为“谴责小说”。
b)谴责小说数量很多,其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以写官场最为普遍,也
最为出色。其中,李嘉宝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影响最大,通常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1新学思想
a)新学思想是指19世纪末期出现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社会学说的文化思潮。
b)“新学”的倡导者们,视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旧学,并加以批判,以达到维新救国的目的。
一时资产阶级的各种观点、学说,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卢梭的天赋人权论等都一齐涌进中国的思想界,生存竞争,弱肉强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观念大量出现于报刊和人们的论说中,新学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
c)新学思潮盛行起来之后,给中国的思想界带来了新的变化。
10、狭邪小说
a)鸦片战争前后流行的以表现城市娼妓生活为主的小说类型,其代表作是《风月梦》。
b)这类小说写的是以上海为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的狭邪生活,在客观上对殖民地花的
畸形城市社会面貌由暴露作用。
c)作者大多是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落拓文人,他们以个人的升官发财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
哀愁来看待社会,不满自己的坎坷际遇,而又羡慕地主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有的海拔淫逸腐朽生活作为理想来歌颂,因而这类小说大多数对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墨客、商贾纨绔玩弄伶人妓女的糜烂生活抱羡慕的态度,借以发泄官场失意的落拓情思。
11、文明戏
a)文明戏又称文明新戏、新剧,是指有别于我国传统戏曲的早期话剧。
b)作为话剧因素的说白、对话,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早已存在,但真正的新式话剧却是产生
在近代社会巨大变革的年代,这与近代戏剧革新以及冲击封闭的文化心理和吸收外来新剧中的影响相互联系。
c)受日本新剧的启发,李叔同等人创立了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等话剧团体进行编剧、
演出与研究,开创了中国戏剧史的新时代。
12、侠义公案小说
a)侠义公案小说在鸦片战争前后颇为盛行,而且一直延续到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作品
数量众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侠五义》。
b)一是侧重写清官的忠君思想,二是增加一群效命清官,为朝廷尽忠,甘当鹰犬奴才的所
谓侠义人物。书中还充斥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
13、近代白话文运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适应政治宣传需要,在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改
革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白话为维新之本,并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b)代表人物及主要报刊又裘廷粱的《无锡白话报》、林白水的《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
报》、陈独秀的《安徽白话报》,还有《宁波白话报》、《苏州白话报》、《伊犁白话报》等。
简答题
1、西方文化的撞击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近代文学特点的形成?
答:近代西方文化思想涌进中国,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变革,主要表现在:
1)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
2)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
3)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2、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和戏曲名家汪笑侬一起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他们对戏曲的
贡献是什么?
答:1)鼓吹利用戏曲“灌输文明思想”,“唤醒国民精神”,努力强化戏剧的社会功能。
2)对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论述和探索,阐述了戏曲的舞台性和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
3)在题材问题上,大力提倡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主张编演历史题材,通过歌颂我国历史民族英雄或编演欧洲近代历史题材,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的思想教育。
3、近代散文创作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答:1)思想倾向上,散文作家深重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使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
2)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新的散文体式出现后,很快便达到极高的成就。
3)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散文朝着白话化、通俗化、口语化方向发展。
4)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展现出时代情感的特有的力度和亮色。
4、简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主要思想倾向。(17年7月)
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趼人的处女作,他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现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救亡思想,该小说的思想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
1)反帝爱国思想。
2)暴露晚清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
3)揭露社会道德的败坏和堕落。
5、“多样性”是近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说明其表现。
答: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题材上:1)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涉及到外国的历史、现实、自然科学以及异国风光、风俗人情等,如外国游记、外国人物传记、书法海外观感的诗作、反映外国历史和现实变革的史诗(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等。也有国内题材,国内的各次重大历史事件、各种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形象,都成为近代文学的描写对象。
2)从内容范围来说,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体裁上:在传统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体裁,如新派诗、白话诗、译诗;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地方剧、话剧等。
6、秋瑾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东渡日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创作的思想和
艺术上有什么不同?
答:秋瑾的诗歌创作可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划分前后两个时期,思想上表现出较明显的不同。
前期:尤其是1903年入京以前的作品,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但在这些作品里,也可以看到她冲破礼教藩篱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
后期:作品中洋溢着的是忧国忧时的感概,振聋发聩的呼喊,推翻清王朝的誓言。鲜明地反映出一个女革命家的英雄形象。秋瑾的诗歌,在艺术上,前期多抑郁感伤,婉丽缠绵,柔中显出英气;后期刚健遒劲,慷慨豪放,表现出革命诗人的钢筋铁骨。
7、简述《荡寇志》的艺术特色。
答:《荡寇志》并不是一部全靠封建说教的艺术平庸之作,它在艺术上取得较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
1)在艺术结构上,小说故事紧凑,情节动人,结构严密,波澜起伏,前后呼应。梁山反廷和官军灭梁山两条线索交叉发展,布局颇见匠心。
2)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努力得到《水浒传》的妙处,作为正面人物的陈希真的智谋勇略,陈丽卿的勇敢、任性和好强,都透有性格光彩。梁山英雄即使是作者贬低丑化的对象,但并没有脸谱化,而是写的有血有肉。
3)在语言方面,小说仿效《水浒传》的语言风格,精炼流畅,有声有色,较好地完成了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任务。
8、报告文学这种新的散文样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7年1月)
答:辛亥革命前后,一种新的散文体式-报告文学出现于文坛,它的产生主要原因有:1)革命派宣传革命主张,旧有的新闻报导已难以适应革命宣传的要求,需要一种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生动性特点的新散文样式的出现,以便更好地为革命服
务。
2)近代新闻事业的繁荣,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至辛亥革命前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报告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园地。
3)中国古已有之的“史传”文学和记人、记事散文传统,为报告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9、《三侠五义》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答:1)《三侠五义》结构艺术、情节铺陈、语言运用都有浓厚的评话色彩。全书以包公为中心,三侠五义活动在他周围,故事采取单线发展,事件有头有尾,交代清楚,然而又一环紧扣一环,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因而故事情节复杂曲折,且富于变化,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2)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干净利落,状物叙事,简练朴素,有条不絮,娓娓动听,方言土语的运用也很见功力,使作品生色不少。
3)人物的描写也又特色,书中出现的人物相当多,但不论主次,一般都不脸谱化,有自己的性格。
10、资产阶级维新派诗人的“新派诗”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答:1)在诗歌内容方面,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以诗记述时事、人物,评说国政,吟咏历史,描摹中外山川景物、民俗风情等,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增强了时代气息。
2)在诗歌形式方面,一部分新派诗冲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束缚,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推动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新诗过渡,有一些新派诗可以说初步具备了现代诗的雏形。
3)在诗歌语言方面,新派诗作者主张以新事物、新名词入诗,不避方言俗谚,这种主张也造成新派诗在文字方面的通俗化趋势。
11、简述苏曼殊小艾说的审美价值。
答:1)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或写开始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对自己爱情的追求。苏曼殊的主人公,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对新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
2)小说从争取婚姻自由的角度接触到反封建的主题。苏曼殊小说的悲剧基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时代的迷惘、彷徨在小说人物身上的反映。
3)从这个意思上看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虽然它不能给人指出前途出路,但它却提示了悲剧的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的劣根,这是苏曼殊小说悲剧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所在。
12、近代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题材有哪些创造?(16年7月)
¥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同光体
a)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
b)代表人物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c hǎn g]
c)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诗学理论专著是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2、南社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层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是其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成立的宗旨在于反抗满清,“反对北庭”。
关于同光体和同光体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同光体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湿度4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同光体,以及同光体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什么是同光体?
- 同光体的诗风特征
- 同光体的各大派别
- 同光体名词解释
- 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 11344是什么意思
Q1:什么是同光体?
晚清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因清后期同治、光绪年号而得名。这一诗体盛行于同治之后,与清前期诗坛主神韵、重性灵者大有不同。清诗有宗唐宗宋两大流派,宗宋诗人有查慎行、翁方纲等,为宋诗运动开了先声。道光年间,大学士祁隽藻与侍郎程春海倡导学杜、韩,身为重臣的曾国藩更号召学黄山谷,以纠诗坛甜熟浅滑之弊。一时才俊之士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纷纷响应,蔚然成风,时称宋诗运动。直到同光体出现,宋诗运动才有了重镇。何绍基是同光体的初创人物,而同光体的代表人物是陈三立与郑孝胥。陈三立是“同光体”诗人中成就最为杰出者。
Q2:同光体的诗风特征
同光体主要学宋的诗风,所以能在清末泛滥起来,原因是清代神韵、性灵、格调等诗派。到道光以后,已经极敝。“夫口餍梁肉,则苦笋生味;耳□筝笛,斯芦吹亦韵”(金天翮《答樊山老人论诗书》)。所以同光体易于转移人们的耳目。而这一派诗人的自我标榜与广泛宣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关键人物是陈衍。他在清亡后发表《石遗室诗话》,选《近代诗钞》,更有不少朋友和学生奔走其门,同光体因此风靡一时。其乡人林庚白早年学同光体,后来终于摆脱。他深有感慨地说:“民国诗滥觞所谓‘同光体’,变本加厉,自清之达官遗老扇其风,民国之为诗者资以标榜,展转相沿,父诏其子,师勖其弟,莫不以清末老辈为目虾,而自为其水母。门户既然,于是此百数十人之私言,浅者盗以为一国之公言,负之而趋。其尤不肖者,且沾沾自喜,以为得古人之真,其实不惟不善学古人,其视清之江□、郑珍、范当世、郑孝胥、陈三立,虽囿于古人之樊篱,犹能屹然自成一家之诗,盖又下焉。”(《今诗选自序》)这是同光体诗人的反戈一击。
Q3:同光体的各大派别
同光体诗,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三派都学宋,而宗尚也有不同。闽派陈衍主张诗有开元、元和、元祐“三元”之说,谓“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石遗室诗话》),重点在宋,他自己学杨万里;郑孝胥学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陈与义、姜夔;陈宝琛学王安石;沈瑜庆学苏轼;后一辈林旭学陈师道;李宣龚等则又是“直效海藏(郑孝胥),未必效海藏之所自出也”(《石遗室诗话》)。赣派代表陈三立,学韩愈、黄庭坚,直接继承宋代江西派,后继者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或出入于梅尧臣、陈师道诸家。浙派代表沈曾植、袁昶,都是学谢灵运、韩愈、孟郊、黄庭坚的,沈氏提出诗有元嘉、元和、元祐“三元”之说。这派上承清中叶秀水派的钱载,影响不大。沈氏诗弟子金蓉镜,具体而微。
另外,范当世学黄庭坚,陈曾寿学韩愈、李商隐、黄庭坚,俞明震学陈与义。不属于以上三支,而一般也认为是“同光体”的诗人。
“同光体”诗人的诗,早期还有些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外国侵略的较好内容,而较多的则是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清亡以后,他们大都表现出复辟思想。
Q4:同光体名词解释
清同治_光绪年间的诗歌流派。其作品刻意模仿宋诗的江西派。代表作家有陈三立_陈衍等。
同光体,是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九年(1883)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宣称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等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
郑孝胥、陈衍最早提出“同光体”的说法,亦有说法称同光体发源于姚鼐。
总体来看,“同光体”的一些开派作者普遍年轻,在同治末年(1874),沈曾植才24岁、陈三立21岁、陈衍19岁、郑孝胥14岁,都尚未成名,诗亦尚未能自成一体,所以当时的“同光体”之称,并非完全确切。保存在他们诗集里的作品,往往是光绪中期以后所写,他们此时的“同光体”诗作才成熟起来。
Q5: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下面是我整理的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览。
桐城派:
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国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铁崖体:
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唐宋派:
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同光体:
实为晚清宋诗运动之第三期。他们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光、咸丰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同治并无着落,改称“光宣”更切实际。这派诗人的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故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以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郑孝胥等为重要员。
汉魏六朝诗派:
道光、咸丰之际,湘人王贻运独树一帜,其论诗首尊“八代”,明言复古,其诗作亦刻意模仿。邓辅纶、高心夔为该派的两位主要作者。史称这一诗派为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当时此派诗名甚盛,但后之论者一致指认其“墨守古法”,甚至讥其为“假古董”,故在邓、高二位谢世之后,此派即告衰微。
Q6:11344是什么意思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同光体
a)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
b)代表人物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c hǎn g]
c)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诗学理论专著是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2、南社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层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是其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成立的宗旨在于反抗满清,“反对北庭”。
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a)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b)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
c)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提倡“布衣之诗”。
d)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反对宗派,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
3、湘乡派
a)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主要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的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
裕钊,他们以中兴桐城派为己任,以曾国藩为湘乡人而得名。
b)湘乡派的文学主张:
1)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变”,明确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的主张。
2)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3)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等人更强调从理出情。
曾国藩的“文章学”主张:
1)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
2)在梅曾亮泛泛而言文章要“随时而变”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3)又在姚莹所鼓吹的为学所谓“义理、经理、文章、多闻”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必须在“桐城”所规范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增加“经济之学”。4)在文学创作上,强调“情”,更强调从理出情。
4、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文学的一种标准,最早由严复提出,出自《天演论·译例》
“信”是指为读者准确传达原作的内容
“达”是指尽量运用他们所习见的表达方式
“雅”是指通过艺术再现来加强原作风格以吸引读者。
试题答案:
信,即译文要忠实可靠,内容上不脱离原著,译笔要能传达原著精神。
达,即畅达,译者要能弥补原著的语言和中国语言之间的差距,既能保持原著风貌,而又与中国通行的语体相去不远。
雅,既译著语言要渊雅,既要简明概括,又要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
5、宋诗运动
a)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这一诗派发端者是程恩泽,代表诗人
有何绍基、郑珍、莫有之、江缇、金和。
b)这一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宗唐,反对复古。
c)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反对摹[mó]古。
论述题:宋诗运动的理论主张和历史影响
理论主张:
a)这一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唐宗,开始时颇有一股要革新诗风的锐
气。
b)“宋诗运动”非常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诗歌要写出“真我”,诗要表现出自己的襟抱、
性情,才能自成面目,自成一家。
c)如何才能做到作诗显露心声,立诚不欺呢?他们在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
养功力说,将诗文创作与为人品行联系起来,强调学诗先学为人。
d)在学古与革新的关系上,“宋诗运动”也有很好的见解,认为学古要立足于创造,如果学古
而事事仿古,食古不化,则必然无所成就,也没有所谓的革新。
e)他们的诗学观,受政治地位和理学思想所制约。一方面强调自性情出,同时又说“性情
又自自学问出”,很明显他们的诗学是建立在“温柔敦厚”诗教的基础上的,在强调“立诚”、“真我”“不俗”的同时,又非常强调诗必须恪守政教法规,不能又“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cī]贬语”。
历史影响:
a)在创作上,这一派诗人的诗作也多具有反映社会内容狭窄。
b)在形式上刻意模仿宋诗,生涩奥衍。
c)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诗作也同中有异。写出了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能体谅劳动人民疾苦、
揭露他所处时代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的作品。
6、文界革命
a)文界革命是19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1896年以后,梁启超在《时务报》及《新民丛报》斥责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时文,要求
解放文体,创造平易畅达的“新文体”,提倡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强调翻译和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c)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倡“文界革命”的口号。
d)文界革命的主将是梁启超,他所提出的理论主张和开创的“新文体”代表了文界革命的基
本倾向和主要成就。
7、诗界革命
a)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
b)强调改革后的新诗要又“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
c)康有为、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蒋智由、黄遵宪等创作了不少熔铸新思想,具有新
意境的诗篇。
8、小说革命
a)由梁启超于1902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是近代文学革新运动中一个重
要方面。
b)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c)强化小说的社会性、重要性、政治性,小说应该直接为资产阶级政治革新服务,小说创
作要为“改良社会,开通民智”服务,对小说的理论原理也有所探索和阐发。
9、新派诗
新派诗是在夏曾佑、谭嗣同等人的“新学之诗”遭到失败之后,在资产阶级“诗界革命”的理论指引下,才逐渐走上正途。这种新派诗在下列三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a)在诗歌的内容方面,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以诗记述时事、人物,评说国政,吟咏历
史,描摹中外山川景物、民俗风情等,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增强了时代气息。b)在诗歌形式方面,一部分新派诗冲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束缚,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推动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新诗过渡,有一些新派诗可以说初步具备了现代诗的雏形。
c)在诗歌语言方面,新派诗作者主张以新事物、新名词入诗,不避方言俗谚,这种主张也
造成新派诗在文字方面的通俗化趋势。
9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a)这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为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提出的从整体上改革文体的理论。
b)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变革,强调诗文的口语化,提倡通俗文体,指出文学要为社会政治
服务,主张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c)同时进行诗歌、小说、散文、戏曲等四大文体的改革,先后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
命”、“小说界革命”和“戏曲改良”繁荣戏曲创作的新局面,对促进中国近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都由积极的意义。
10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a)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述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端,而于时政,
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因此称这类小说为“谴责小说”。
b)谴责小说数量很多,其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以写官场最为普遍,也
最为出色。其中,李嘉宝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影响最大,通常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1新学思想
a)新学思想是指19世纪末期出现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社会学说的文化思潮。
b)“新学”的倡导者们,视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旧学,并加以批判,以达到维新救国的目的。
一时资产阶级的各种观点、学说,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卢梭的天赋人权论等都一齐涌进中国的思想界,生存竞争,弱肉强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新观念大量出现于报刊和人们的论说中,新学成为一种时代的风尚。
c)新学思潮盛行起来之后,给中国的思想界带来了新的变化。
10、狭邪小说
a)鸦片战争前后流行的以表现城市娼妓生活为主的小说类型,其代表作是《风月梦》。
b)这类小说写的是以上海为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的狭邪生活,在客观上对殖民地花的
畸形城市社会面貌由暴露作用。
c)作者大多是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落拓文人,他们以个人的升官发财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
哀愁来看待社会,不满自己的坎坷际遇,而又羡慕地主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有的海拔淫逸腐朽生活作为理想来歌颂,因而这类小说大多数对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墨客、商贾纨绔玩弄伶人妓女的糜烂生活抱羡慕的态度,借以发泄官场失意的落拓情思。
11、文明戏
a)文明戏又称文明新戏、新剧,是指有别于我国传统戏曲的早期话剧。
b)作为话剧因素的说白、对话,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早已存在,但真正的新式话剧却是产生
在近代社会巨大变革的年代,这与近代戏剧革新以及冲击封闭的文化心理和吸收外来新剧中的影响相互联系。
c)受日本新剧的启发,李叔同等人创立了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等话剧团体进行编剧、
演出与研究,开创了中国戏剧史的新时代。
12、侠义公案小说
a)侠义公案小说在鸦片战争前后颇为盛行,而且一直延续到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作品
数量众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侠五义》。
b)一是侧重写清官的忠君思想,二是增加一群效命清官,为朝廷尽忠,甘当鹰犬奴才的所
谓侠义人物。书中还充斥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
13、近代白话文运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适应政治宣传需要,在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改
革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白话为维新之本,并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b)代表人物及主要报刊又裘廷粱的《无锡白话报》、林白水的《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
报》、陈独秀的《安徽白话报》,还有《宁波白话报》、《苏州白话报》、《伊犁白话报》等。
简答题
1、西方文化的撞击在哪些方面影响了近代文学特点的形成?
答:近代西方文化思想涌进中国,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变革,主要表现在:
1)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
2)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
3)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2、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和戏曲名家汪笑侬一起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他们对戏曲的
贡献是什么?
答:1)鼓吹利用戏曲“灌输文明思想”,“唤醒国民精神”,努力强化戏剧的社会功能。
2)对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论述和探索,阐述了戏曲的舞台性和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
3)在题材问题上,大力提倡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主张编演历史题材,通过歌颂我国历史民族英雄或编演欧洲近代历史题材,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的思想教育。
3、近代散文创作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答:1)思想倾向上,散文作家深重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使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
2)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新的散文体式出现后,很快便达到极高的成就。
3)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散文朝着白话化、通俗化、口语化方向发展。
4)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展现出时代情感的特有的力度和亮色。
4、简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主要思想倾向。(17年7月)
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趼人的处女作,他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现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救亡思想,该小说的思想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
1)反帝爱国思想。
2)暴露晚清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
3)揭露社会道德的败坏和堕落。
5、“多样性”是近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说明其表现。
答: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题材上:1)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涉及到外国的历史、现实、自然科学以及异国风光、风俗人情等,如外国游记、外国人物传记、书法海外观感的诗作、反映外国历史和现实变革的史诗(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等。也有国内题材,国内的各次重大历史事件、各种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形象,都成为近代文学的描写对象。
2)从内容范围来说,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体裁上:在传统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体裁,如新派诗、白话诗、译诗;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地方剧、话剧等。
6、秋瑾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东渡日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创作的思想和
艺术上有什么不同?
答:秋瑾的诗歌创作可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划分前后两个时期,思想上表现出较明显的不同。
前期:尤其是1903年入京以前的作品,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但在这些作品里,也可以看到她冲破礼教藩篱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
后期:作品中洋溢着的是忧国忧时的感概,振聋发聩的呼喊,推翻清王朝的誓言。鲜明地反映出一个女革命家的英雄形象。秋瑾的诗歌,在艺术上,前期多抑郁感伤,婉丽缠绵,柔中显出英气;后期刚健遒劲,慷慨豪放,表现出革命诗人的钢筋铁骨。
7、简述《荡寇志》的艺术特色。
答:《荡寇志》并不是一部全靠封建说教的艺术平庸之作,它在艺术上取得较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
1)在艺术结构上,小说故事紧凑,情节动人,结构严密,波澜起伏,前后呼应。梁山反廷和官军灭梁山两条线索交叉发展,布局颇见匠心。
2)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努力得到《水浒传》的妙处,作为正面人物的陈希真的智谋勇略,陈丽卿的勇敢、任性和好强,都透有性格光彩。梁山英雄即使是作者贬低丑化的对象,但并没有脸谱化,而是写的有血有肉。
3)在语言方面,小说仿效《水浒传》的语言风格,精炼流畅,有声有色,较好地完成了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任务。
8、报告文学这种新的散文样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7年1月)
答:辛亥革命前后,一种新的散文体式-报告文学出现于文坛,它的产生主要原因有:1)革命派宣传革命主张,旧有的新闻报导已难以适应革命宣传的要求,需要一种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生动性特点的新散文样式的出现,以便更好地为革命服
务。
2)近代新闻事业的繁荣,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至辛亥革命前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报告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园地。
3)中国古已有之的“史传”文学和记人、记事散文传统,为报告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9、《三侠五义》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答:1)《三侠五义》结构艺术、情节铺陈、语言运用都有浓厚的评话色彩。全书以包公为中心,三侠五义活动在他周围,故事采取单线发展,事件有头有尾,交代清楚,然而又一环紧扣一环,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因而故事情节复杂曲折,且富于变化,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2)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干净利落,状物叙事,简练朴素,有条不絮,娓娓动听,方言土语的运用也很见功力,使作品生色不少。
3)人物的描写也又特色,书中出现的人物相当多,但不论主次,一般都不脸谱化,有自己的性格。
10、资产阶级维新派诗人的“新派诗”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答:1)在诗歌内容方面,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以诗记述时事、人物,评说国政,吟咏历史,描摹中外山川景物、民俗风情等,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增强了时代气息。
2)在诗歌形式方面,一部分新派诗冲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束缚,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推动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新诗过渡,有一些新派诗可以说初步具备了现代诗的雏形。
3)在诗歌语言方面,新派诗作者主张以新事物、新名词入诗,不避方言俗谚,这种主张也造成新派诗在文字方面的通俗化趋势。
11、简述苏曼殊小艾说的审美价值。
答:1)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或写开始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对自己爱情的追求。苏曼殊的主人公,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对新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
2)小说从争取婚姻自由的角度接触到反封建的主题。苏曼殊小说的悲剧基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时代的迷惘、彷徨在小说人物身上的反映。
3)从这个意思上看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虽然它不能给人指出前途出路,但它却提示了悲剧的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的劣根,这是苏曼殊小说悲剧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所在。
12、近代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题材有哪些创造?(16年7月)
¥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同光体
a)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
b)代表人物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c hǎn g]
c)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诗学理论专著是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2、南社
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层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是其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成立的宗旨在于反抗满清,“反对北庭”。
关于同光体和同光体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同光体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紫外线很弱